來源:《求知》2021年第9期作者:白茂峰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并以遞進分析的邏輯推演,用“三個意味著”“五個時代”等提綱挈領地概括了新時代的歷史意義,深刻表征了當代中國正以強起來的姿態(tài)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具有世界意義。從這一層面縱深推論,“新時代”亦是中國理論超越地域界限不斷世界化的時代。因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作為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和權威理論教材,以結構、系統(tǒng)、整體的邏輯樣態(tài)集中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近十年間黨在實踐基礎上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微觀脈絡和整體風貌。
一、時代場景:“兩個大局”交融并存
對時代方位的準確定位和對發(fā)展大局的科學判斷,是一個國家正確認識國際形勢、制定發(fā)展措施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毙聲r代孕育并催生新思想,從歷史視野和戰(zhàn)略思維的方法論高度研究和考察,是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實質的題中應有之義。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大局”重要思想。這一重大戰(zhàn)略判斷是在傳統(tǒng)“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戰(zhàn)略思想的基礎上更為具體地聚焦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進一步詳實回答了何為國內大局、如何融入世界大潮等全新問題,是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思想的具體化,對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際的融合辯證闡釋。從國際發(fā)展維度看,“兩個大局”相互交織激蕩,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人類發(fā)展有機結合起來,是解決好人類在未來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和威脅的重要前提。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帶領全國人民圍繞“救國——興國——強國”進行了長期艱苦奮斗,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奇跡,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跨越。另一方面,世界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其圍繞的核心是“變”,主要表現為世界政治權力調整出現根本性變化、國際格局劇烈動蕩、國際關系多極化趨勢日益凸顯、各國大變局微觀要素之間的較量日趨激烈、全球治理體系及治理規(guī)則革命性重塑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兩個大局”這一前所未有的時代場景下產生的,既為在變局中開拓新局面提供了根本理論遵循,又為有效破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現實羈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
二、邏輯起點:以人民為中心一以貫之
邏輯起點是思想體系中最簡單、最抽象、最本質的起始范疇,是整個理論體系的立論依據和核心旨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系統(tǒng)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在一定邏輯起點的基礎上進行范疇之間的不斷轉換而具體展開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社會主義優(yōu)于資本主義的“特殊性”,就是使“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以最終達成“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這一主體價值目標。
“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治國理政的核心術語,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一個關鍵性的概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作為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既可以作為透視其邏輯起點的窗口,也可以作為理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主體思想和價值取向的主干參照?!读暯秸勚螄碚返谝痪硪浴度嗣駥γ篮蒙畹南蛲?,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開篇,書末又專門附錄以《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為題的長篇報道;《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特別設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專題。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底色和邏輯起點,也是貫穿《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的一條紅線。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更加旗幟鮮明地強調,“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一方面,從“來處”尋找人民根基的邏輯理據,人民是我們黨成立100年、執(zhí)政70余年的堅實底氣,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力量源泉;另一方面,從目的維度錨定人民性的核心旨歸,強調做到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積累的實踐經驗、所擁有的民主權利以及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充分激發(fā)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chuàng)造偉力,始終將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治國理政的落腳點,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統(tǒng)一,蘊含著理想性引導、人民性關照和實踐性歸納的統(tǒng)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中人民性意涵的特殊強調。
三、文本結構:邏輯結構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從編輯框架和文本結構的整體性加以分析,是系統(tǒng)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和整體性特征的重要視角,也是科學解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與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構成一脈相承、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這一判斷的內在要求。
從文本分析視角理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的整體性,應把握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內容體系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的內容編排,統(tǒng)一采用“5+4+N”樣態(tài),由此構成了涉及國家治理各領域、全過程的系統(tǒng)化理論格局。從橫向看,第一、二、三卷主體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統(tǒng)攝全書。不僅如此,全書還對人民軍隊與國防建設、“一國兩制”和祖國統(tǒng)一、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做好周邊外交工作、加強與發(fā)展中國家合作、發(fā)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領域作出詳實文本分類與安排。這些重要內容的收錄,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本質內容有著高度契合性,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面”的邏輯再現。從縱向看,第一、二、三卷系統(tǒng)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一脈相承和重大突破。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在改革領域僅設“全面深化改革”一個專題,第二卷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的現實要求,調整為“將改革進行到底”。黨的十九大后,全面深化改革繼續(xù)系統(tǒng)向縱深推進,改革面臨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日益復雜化,為回應和解決這些改革的新難題,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因此,不同以往的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圍繞改革設定的內容更為全面,“完善和發(fā)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新突破”“增強憂患意識,防范化解風險挑戰(zhàn)”等都圍繞改革作出了文本調整。不論從系統(tǒng)性角度出發(fā),還是從話語內容考究,第三卷均比第一、二卷的內容更能反映出新時代與時俱進的特性。另一方面,適當運用系統(tǒng)集納的辦法,把那些分散于不同場合和講話中不好獨立成篇但意義重大的同一類主題的相關論述整合起來,使文稿以專題形式呈現。這一集納型編排方式在各領域的普遍運用,既體現了我們黨理論創(chuàng)新的豐碩成果,又便于從“精髓處”“根本點”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更好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整體性特征。
四、核心主題:堅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通過采取文本計量法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索引部分的高頻關鍵詞進行計量分析和數據排列,并采用可視化方法尋找《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核心主題,也可以探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進行全部理論和實踐探索的中心主題?!巴ㄟ^對書后主題詞索引詞的出現頻次的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其聚焦的主題,出現頻次越高的主題詞,往往是該書的中心主題?!苯浗y(tǒng)計,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交叉重合且出現頻次較高的主題詞進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主題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的開幕詞中首次強調,“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在黨的綱領性文獻中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這一命題提出后,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報告也都冠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读暯秸勚螄碚返谝?、二、三卷的宏觀視角,無不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核心主題??梢哉f,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治國理政理論與實踐圍繞、聚焦的核心主題。從空想社會主義到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從巴黎公社到列寧成功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新時期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完整展現出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發(fā)展脈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也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fā)展的康莊大道,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旗幟和道路遵循。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